瞬變電磁在邊坡和水庫大壩模擬試驗探測
2020-06-08
該條測線采用“邊坡面”模擬“隧道開挖掌子面”,通過改變單條測線的仰角,研究隧道圍巖拱頂30m外的探測范圍。
測線1-3均在同一測線位置進行,區別在于仰角有變化。
1、測線1由左到右,緊貼邊坡坡面,邊坡坡度65°;
根據BP1_SD1探測結果判斷:
①前方0~9m、16~26m范圍存在兩個低阻異常區(藍色富水區域),相對電阻率在5~5.05之間(更低),巖體較小范圍內有較多的含水量存在。
②前方5~66m范圍內,相對電阻率在5.05~5.25之間(相對偏高),巖體結構含水量較少,存在局部零星的少許含水情況,并已逐漸減少,基本趨于無水狀態;且巖體可能具備一定強度。
③前方19~55m范圍內,相對電阻率在5.25~5.55之間(相對較高),巖體較完整且無水,巖體強度較高;
④前方>55m范圍內,相對電阻率>5.55以上(相對更高),邊坡巖體結構整體強度高。
2、測線2由左到右,上仰角為25°(與邊坡面夾角為25°);
根據BP2_SD1探測結果判斷:
①前方0~45m范圍內,相對電阻率在5~5.1之間(相對偏低),巖體整體結構含水量已逐漸減少,轉變為無水狀態。
②前方中部35m附近處可能有小股的裂隙水存在,并推測在35~40m局部范圍之前有零星的裂隙滲水現象或無水;局部巖體較松散,且之前有零星的空隙裂隙水較發育;
③前方靠中右側5~17m范圍內存在低阻異常區(藍色富水區域),相對電阻率在4.96~5之間(更低),局部有較多的結構含水量存在,巖體強度較低。
④前方8~57m范圍內,相對電阻率在5.1~5.4之間(相對較高),巖體完整性一般且基本干燥無水,巖體強度偏高;
⑤前方>57m范圍內,相對電阻率>5.4以上(相對較高),邊坡整體強度較高,巖體完整性較好。
3、測線3由左到右,上仰角為55°(與邊坡面夾角為55°)。
根據BP3_SD1探測結果判斷:
①前方0~26m范圍內,相對電阻率在5.04~5.1之間(相對偏低),巖體結構含水量較小,且較之前已逐漸減少趨于無水,但巖體完整性較差。
②前方左側12~22m范圍內存在低阻異常區(藍色富水區域),相對電阻率在5~5.04之間(更低),巖體結構含水量較多。
③前方5~18m范圍內的巖體很松散,空隙有較強發育且局部范圍有較大空隙的裂隙滲水現象;局部巖體整體更為松散,強度低完整性差,且分布有零星的空隙裂隙水較發育。
④前方18~30m范圍內,相對電阻率在5.1~5.2之間(相對較高),巖體結構已無水,且巖體結構整體強度較高。
⑤前方30~40m范圍內,相對電阻率>5.2以上(相對更高),巖體整體較好強度更高,從左至右,大部分巖體都好,傾向右側局部漸變。
測線1-3均在同一測線位置進行,區別在于仰角有變化。
1、測線1由左到右,緊貼邊坡坡面,邊坡坡度65°;
根據BP1_SD1探測結果判斷:
①前方0~9m、16~26m范圍存在兩個低阻異常區(藍色富水區域),相對電阻率在5~5.05之間(更低),巖體較小范圍內有較多的含水量存在。
②前方5~66m范圍內,相對電阻率在5.05~5.25之間(相對偏高),巖體結構含水量較少,存在局部零星的少許含水情況,并已逐漸減少,基本趨于無水狀態;且巖體可能具備一定強度。
③前方19~55m范圍內,相對電阻率在5.25~5.55之間(相對較高),巖體較完整且無水,巖體強度較高;
④前方>55m范圍內,相對電阻率>5.55以上(相對更高),邊坡巖體結構整體強度高。
2、測線2由左到右,上仰角為25°(與邊坡面夾角為25°);
根據BP2_SD1探測結果判斷:
①前方0~45m范圍內,相對電阻率在5~5.1之間(相對偏低),巖體整體結構含水量已逐漸減少,轉變為無水狀態。
②前方中部35m附近處可能有小股的裂隙水存在,并推測在35~40m局部范圍之前有零星的裂隙滲水現象或無水;局部巖體較松散,且之前有零星的空隙裂隙水較發育;
③前方靠中右側5~17m范圍內存在低阻異常區(藍色富水區域),相對電阻率在4.96~5之間(更低),局部有較多的結構含水量存在,巖體強度較低。
④前方8~57m范圍內,相對電阻率在5.1~5.4之間(相對較高),巖體完整性一般且基本干燥無水,巖體強度偏高;
⑤前方>57m范圍內,相對電阻率>5.4以上(相對較高),邊坡整體強度較高,巖體完整性較好。
3、測線3由左到右,上仰角為55°(與邊坡面夾角為55°)。
根據BP3_SD1探測結果判斷:
①前方0~26m范圍內,相對電阻率在5.04~5.1之間(相對偏低),巖體結構含水量較小,且較之前已逐漸減少趨于無水,但巖體完整性較差。
②前方左側12~22m范圍內存在低阻異常區(藍色富水區域),相對電阻率在5~5.04之間(更低),巖體結構含水量較多。
③前方5~18m范圍內的巖體很松散,空隙有較強發育且局部范圍有較大空隙的裂隙滲水現象;局部巖體整體更為松散,強度低完整性差,且分布有零星的空隙裂隙水較發育。
④前方18~30m范圍內,相對電阻率在5.1~5.2之間(相對較高),巖體結構已無水,且巖體結構整體強度較高。
⑤前方30~40m范圍內,相對電阻率>5.2以上(相對更高),巖體整體較好強度更高,從左至右,大部分巖體都好,傾向右側局部漸變。